“老伙计,我在纪工委大门口等你,想和你说几句话。”前几日,我以前在乡里工作时的一个同事给我打电话。车开到大门口,他拉开车门坐到副驾驶座位上,说他一个当村干部的亲戚正在接受区纪工委调查,看能不能关照关照,我当即给他讲了纪律,严正拒绝。
在从事纪检监察工作的20多年来,这类事情不知发生了多少次,记不清了,也从没记过。不过,在我上小学五年级时,时任公安派出所所长的父亲带我到县看守所那一幕,永没忘记。
“看看,犯罪好不好。将来不管干啥,都要走正道,不能干违法事儿!”当时,父亲指着在押犯人吓唬我。
时至今日,虽已过去了40年,但在押犯人戴手铐、脚镣的情形,仍深刻印在我的脑海中,从未消失过。
回想起来,在办理一些案件时,总会遇到来自各方面的“说情风”或“亲情式”围猎,无时不在考量着我的“底线”。
记得10年前的一天晚上,我刚进家门,正在和老李叔喝酒的父亲直接挑明了话题,“永胜,恁老李叔的事严重不严重,你可得想想办法呀”。
老李叔和我父亲既是老同学又是老同事,还有着患难之交。上世纪60年代,老李叔和我父亲在同一个村驻队,生活上没少照顾我父亲。父亲常给我念叨,“那时白天吃不饱,晚上饿得实在受不住了,你老李叔就去生产队讨要一个生红薯,他吃小头,给我吃大头”。
当时,老李叔在一个局任副局长,因儿子结婚动用了公车,被我参与的一次检查堵在了家门口。按规定,当事人除了补缴用车油钱,还要受到党政纪处分。
“老李叔,您这是违纪啊,我说了不算!”“你找领导给老叔求求情呀,我可听说你在局里是个‘秀才’,领导可稀罕你了。”……我和老李叔一句一答的磨蹭着。其实,那次检查行动我是主要执行者,有一定的话语权。但当时想,如果违纪帮了他,我的底线破了,小错终将酿成大错,心里想想都害怕。
“老弟,别说了,孩子要确实为难就算了,油钱我出,处分你顶着。”在旁边一直默不作声、“吧嗒、吧嗒”吸着旱烟的父亲,在地上狠狠磕了两下烟袋锅发了话。
老李叔欲言又止,自个端起酒杯一口喝下。想想老李叔的苦求和早年对父亲的恩情,再看看父亲冷峻而刚毅的表情,我在心中默念,“老李叔,这个忙不是我不帮,帮了我就是违纪。”
“广大纪检监察干部要做到忠诚坚定、担当尽责、遵纪守法、清正廉洁,确保党和人民赋予的权力不被滥用、惩恶扬善的利剑永不蒙尘。”习近平总书记对纪检监察干部提出的要求明确清晰。正人先正己,纪检监察干部必须身正气正,凡事讲政治讲原则讲规矩,以更高的标准、更严的纪律要求自己,积极践行忠诚干净担当,坚守职责定位,敢于监督执纪,当好守林护林的“啄木鸟”。(新乡市平原示范区纪工委 刘永胜)